“医疗健康+互联网”:强调以需求为导向

   2015-08-14 27120
核心提示:8月6日,在苏州召开的2015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两岸四地电子健康论坛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学


8月6日,在苏州召开的“2015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两岸四地电子健康论坛”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常务副会长孟群以“我国卫生统计和信息化建设——融合、创新、发展”为题发表演讲,首次从官方角度定义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医疗健康+互联网”,从顶层设计的层面阐述和规划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实施路径及方法,并提出“医疗健康+互联网”应该以需求为导向进行贯彻执行的方针。
 
   “互联网+医疗健康”
 
  将重塑医疗健康业态圈
 
  孟群对于“互联网+医疗健康”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互联网+医疗健康”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通讯/移动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而“互联网+医疗健康”是以人为中心的闭环健康管理。通过“健康管理→自诊与用药→挂号导诊→候诊→检查诊断→治疗→缴费取药→慢病及康复管理”这一流程实现闭环。
 
  关于“互联网+医疗健康”将重塑医疗健康业态圈的问题,孟群主任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给出了发展路径。未来将通过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三大数据库,即:电子病历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全员人口数据库为底层支撑,延伸出各条线的落地应用,实现“推进分级诊疗、方便就诊看病、降低医疗费用、实现健康管理”的总目标。
 
  在《e医疗行业快速》的报道中提出,当下的一些应用和模式到底是“互联网+医疗健康”还是“医疗健康+互联网”的争论一直都存在。而孟群对此表示,如果从“医疗健康+互联网”的角度思考,那么就要紧紧抓住“角色与诉求”的核心,要抓住“需求导向”这一路径。
 
  以需求为导向
 
  建立省级卫生医疗服务平台
 
  该如何以“需求为导向”推进“医疗健康+互联网”的发展?科技日报记者在论坛期间采访了江苏省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处王爱年处长与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刘晓强副主任。
 
   “江苏省一直非常重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并主动申请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省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试点单位”,刘晓强介绍说。2011年省里就编制了《江苏省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2012年,编制完成省级平台共享数据集与省共享数据标准等卫生信息标准;2013年,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建设;2014年,在下属11个市、52个县(市)初步完成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2015年,突出信息化应用,开展远程医疗、居民健康卡等信息惠民及专网建设。
 
  到目前为止,江苏省已实现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全覆盖;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顺利完成了第一、二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分级评价;依托省人民医院,建立了辐射到省辖市及部分县(市、区)的远程医疗网络体系,以基层医疗机构共享检验、检查信息为远程医疗建设的重点,明确要求各地依托平台和大医院资源优势,建立区域检验检查暨影像中心,2014年全省2/3的县(市、区)进行了建设,居民在社区、乡镇卫生院或者是村卫生室即可以进行远程问诊,拍摄的影像资料可以上传市、县区域影像中心诊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服务下沉;遵循国家统一标准,全面推进居民健康卡的普及和应用,目前已累计发放居民健康卡100万张;结合国家信息化标准制定了全省卫生信息共享数据标准;同时,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全省所有二、三级公立医院均已连线省预约挂号平台,三级医院号源开放预约率达到85%,部分医院试行银医一卡通、自助终端、手机支付宝缴费、微信等形式方便居民就诊、获取检验检查报告。

 江苏省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就是需求导向执行的典型,王爱年处长指出,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各级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各级财政加大对卫生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投入,到2017年,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将达1000亿元。
 
  王爱年坦言,信息化建设推进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解决标准不统一以及信息孤岛的问题。“我们工作的出发点首先是建立顶层设计,制定标准。在遵循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建设省级共享的信息标准,统一编码,如药品、检验检查、医疗器械耗材编码等等。其次,集中省里的财力物力对医疗机构进行互联互通,包括对省卫生计生委系统内的68个应用子系统的互通互联;其三,我们的目标是向三种人提供服务,即医疗卫生的管理者,服务提供者以及所服务的对象,这些都要从我们建设的各级应用平台上有所体现。”
 
  记者了解到,江苏省在省级平台建设中改变了以往三级平台层层上传数据的模式。“以往省级平台要在24小时之后才能够了解到下面市、县级医疗机构的情况,而我们改变了这一模式,尝试县(市、区)与省级平台直接对接,减少交换层级,使得在省级平台上可以及时获取县(市、区)级的医疗数据‘摘要’”,刘晓强说。截至目前,江苏省平台已收集了2千余家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包括居民健康档案个人注册信息、门诊信息、住院信息数据和基本公卫信息,数据总量约6亿条。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也很多,既懂得医疗卫生又了解IT信息化技术的人才不多,制约了医疗机构对于信息化的应用,其次,由于需求不明确,导致对采集数据的进一步挖掘和应用远远不够,其三,还缺少一个合理的模式,通过搭建平台,将各种社会资本和服务吸纳进来,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王爱年强调,卫生信息化是推进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未来他们将进一步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需要,开拓出更多有效的应用服务模式。
 
  让互联网技术应用
 
  更好服务于医疗卫生行业
 
   “我认为,无论是‘互联网+医疗健康’还是‘医疗健康+互联网’都说明了技术与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前者是站在技术的角度谈医疗健康可能出现的服务创新模式;而后者,则是指要利用技术为支撑,站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需求上进行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合作,核心都是为医疗健康产业提供更多的模式,为医护人员提供具有更强生命力的服务,为百姓就医和健康管理提供方便可行的工具。”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东软熙康董事长兼CEO卢朝霞女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东软集团长期在医疗健康信息化领域耕耘、在国家层面的信息化标准建设制定、在省级区域信息化平台搭建、在三甲医院等大型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在区县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规划建设上都是先行者,其所倡导的个体健康服务以及云医院建设更是走在全国健康服务产业的前列。记者近一、两年的跟踪报道中,在海南、都江堰的乡级卫生院信息化建设以及芜湖市、辽宁省和江苏省的省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运营中,都看到了东软集团的身影。
 
  如何在搭建的平台之上提供更多服务,东软在这几年的发展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东软集团副总裁、医疗IT事业部总经理姚勇认为,无论哪一级的平台建设,首先都要做好顶层设计,东软会跟相对应的政府机构一起规划未来,了解行政机构长远的发展目标及现实需要,在初级平台的基础上逐级拓展服务内容。此外,要实现互联互通。
 
   “改变产业发展的要素无非是政策或者是技术,而如今国家政策层面已经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政府在这一轮‘医疗健康+互联网’的发展中是最好的推手,因此,上下联动将积极推进省市级医疗机构的全面改革。”姚勇强调,我们可以从云端建立“云医院模式”来拉动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也可以先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武装”,再进一步依据需求提供更多服务内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th101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2023022325号